什麼是決策輔助工具(PDA)?
決策輔助工具(Patient decision aids)又簡稱為PDA。它是協助醫療人員跟病人共享決策溝通過程中的一種工具。
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是特定醫療情境下的懶人包。它是以實證為基礎,經過嚴謹的研發流程,將溝通過程中,病人可能需要的資訊結構化的方式打包整理好,讓醫療人員與病人在溝通過程中參考,確保病人在充份瞭解後做出選擇。也希望幫助病人免於四處詢問查找資料,而受到不正確資訊的誤導。
決策輔助工具(PDA)的內容有什麼?
一個結構化的完整決策輔助工具的結構分為「背景資料」、「決策過程」兩大區塊(如下圖)。閱讀順序通常會由背景資料到決策過程,讓病人可以在整個過程中循序漸進的了解為何需要去考慮這個決策、決策需要的相關醫療資訊、釐清個人價值觀,並且最後做出決策。
以第二型糖尿病用藥選擇之PDA為例,大致會包含這些內容
【背景資料】
題目:第二型糖尿病,需要使用藥物來控制嗎?
前言:告訴病人為什麼自己需要考慮糖尿病的用藥,而不是醫生決定就好。
適用對象:明確定義這個工具適用的對象或狀況,如:初次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。
疾病或健康議題簡介:介紹關於糖尿病這個疾病的相關資訊,如:若沒有治療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傷害。
醫療選項簡介:介紹這個狀況下,病人有哪些可選擇的治療方式。如:調整生活型態、使用口服藥物、使用針劑藥物…等。
病人初步決策選擇:讓病人先初步表達目前對醫療選項的偏好。
【決策過程】
步驟一:將所有選項的優缺點、要做的事…等列出,提供病人參考。
步驟二:將這個情境下,病人可能會考慮的事情列出,幫助病人釐清和治療相關的在意點和在意程度。如:治療的效果、藥物副作用…等。
步驟三:小測驗,確認病人有正確理解相關訊息。
步驟四:讓病人做決定的欄位,如果還沒辦法決定,也可以再提出其他問題,或和其他人討論後再決定。
其他資源:提供其他相關資訊的資源,如果病人想尋找進一步資料可以利用。
決策輔助工具(PDA)要如何取得?
通常決策輔助工具會由醫療人員判斷是否需要共享決策,再提供給適用的對象。因為並不是所有的情況都需要共享決策(即使是相同病症的兩個人,也可能因為各自的生活、價值觀…等其他個人情況不同,而使得有些人需要共享決策、有些人不用),而且決策輔助工具的內容,需要在正確的情境下,搭配醫療人員的說明。為了避免民眾自行閱讀而產生誤解,大多數的決策輔助工具會由醫療人員來提供。
最後,決策輔助工具只是輔助醫療人員與您溝通的工具,並不能取代醫療人員,如果您有任何問題,即使沒有決策輔助工具,還是鼓勵您與您的醫療人員一起討論!